部落格

牙齒不整竟與鼻子過敏息息相關!上顎快速擴弓可同時改善鼻塞與牙齒空間不足
牙齒不整竟與鼻子過敏息息相關! 隱適美快速擴弓牙套可以同時改善鼻塞與牙齒空間不足 ✋Hi,我是 DR. EMMA 蔡宜均醫師!台灣位處亞熱帶,氣候潮濕、悶熱,且空氣汙染嚴重,帶來的是台灣人罹患過敏性鼻炎比例居全球之冠!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約有 50% - 75% 的學齡兒童有過敏性鼻炎。雖說過敏體質與遺傳有關,但是環境因素才是造成過敏人數日漸增多的最大元兇。常見的過敏性鼻炎症狀有:打噴嚏、流鼻水或鼻塞。 但家長不知道的是,長期鼻子過敏對正在發育中的孩子健康危害影響相當深遠,除會導致一連串齒顎生長與臉型發育的惡性循環,如小下巴(下顎發育不良)、缺乏蘋果肌(中臉凹陷)、牙弓狹窄、鼻道狹窄與鼻中隔彎曲、牙齒凌亂、暴牙、深咬、彎腰駝背等;這樣狀況還會導致上呼吸道窄小,成年後不僅容易打呼,還可能變成睡眠呼吸中止症,開啟許多老年時慢性病的風險。 內容標題 牙齒不整齊與鼻子過敏有什麼直接關聯呢? 口呼吸該如何解決呢? 實際案例 牙齒不整齊與鼻子過敏有什麼關聯呢? 鼻子過敏導致小朋友無法用鼻子好好地呼吸,便會被迫改用嘴巴呼吸,雖然鼻子過敏並不會直接的影響牙齒排列,但使用口呼吸時,舌頭的位置就不會維持頂著上顎的自然位置(下圖虛線);而為了打開口腔氣道,舌頭變得會往下往後(如下圖紅色箭頭),這導致正在發育中的上顎骨缺少了舌頭的支撐力量而變得發育不良,並引發一連串畸形發展: 牙弓變狹窄→牙齒空間不足變得擁擠凌亂→前牙突出變暴牙。 牙弓變狹窄→上顎弓上拱→鼻腔通道變窄→惡性循環開始。 由於白努利原理,空氣流過狹窄的鼻道時速度會加快、壓力變大,導致鼻黏膜容易腫脹,又使得鼻呼吸的流量變少。鼻子在呼吸不到足夠的空氣情況下,更加重了兒童不自覺地對口呼吸的依賴。 口呼吸該如何解決呢? 如果孩子年紀還小時已發現鼻子過敏,可以及早預防並且避免過敏原的刺激。下列提供一些平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規律地清洗床單、被單、地墊,並且需要讓陽光曝曬。 避免家中使用太厚的地毯及窗簾,或是毛茸茸的玩具。 避免將陳舊的報紙、鞋子及衣服堆積在家中。 避免養狗、貓等容易掉毛的寵物,更不能讓寵物跑到床上。 避免在家裡抽菸或是噴香水…等會刺激鼻腔的動作。 時常使用除塵蟎吸塵器打掃家中環境,並定期更換濾心。 若是早期診斷出過敏性鼻炎,則需搭配藥物治療,例如:口服藥物,鼻噴劑,以及抗生素,和鼻沖洗液。 若是小朋友已經養成用嘴巴呼吸的習慣,則需盡早就診治療。 對於上顎牙弓窄小的患者,使用上顎快速擴張器,是非常有效的方式。雖然上顎擴張的過程會較為不舒服,但在年幼時介入治療,可以有效的將上顎骨均勻撐開,讓鼻腔通道加大,改善鼻塞及口呼吸(嘴巴呼吸)的症狀。 另外,目前隱適美的牙套結合了「牙弓擴張」的設計,以較為緩和的方式去讓牙弓慢慢撐開,雖然牙弓擴張的幅度有限,對於輕度牙弓窄小、怕痛的患者是非常理想的治療方案喔! 實際案例: 就讀國三的王同學,從小有著鼻子過敏的困擾,常常嘴巴開開地呼吸,媽媽嘗試讓他改過來,但是因為長期習慣鼻子塞住的緣故,小朋友也無法正常運用鼻子呼吸。雖然先前已至耳鼻喉科就診,但因長期口呼吸的關係,臉型已造成改變:下巴變得短小,上唇前突,牙弓也變得狹長,牙齒看起來也看起來暴暴的。 這個Case是典型的「安格氏II級異常咬合1類」 (上顎前凸,牙齒往前暴)。對於這類型的病患,通常會使用上顎快速擴張裝置。但是隱適美隱形牙套目前也有上顎擴張的效果,尤其是對於學齡階段的小朋友效果更為顯著。 因此治療計畫採用隱適美的「擴弓設計」,以及下顎前導裝置。經過一年的努力,王同學的上顎擴張到理想的程度,下巴也漸漸地長出來,改善了口呼吸的習慣。牙齒及臉型也獲得了調整。小朋友本身也變得更有自信,歡喜迎接嶄新的高中生生涯。 因此,趕快把握矯正黃金期,讓孩子提早綻放開朗笑容!! 矯正前: 矯正後: 延伸閱讀: 何時是兒童牙齒矯正的最佳時機? 你知道口呼吸會影響孩子臉型發育與一生健康嗎?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過動症?脾氣差、打呼? MRC 口腔肌功能訓練是牙齒矯正嗎? 【醫學證實】孩童睡眠呼吸中止造成神經認知退化與行為問題 "內文為專業醫師經驗談,因各人口腔狀況不同,成效因人而異,若有問題請跟從專業醫師評估指引" Last Updated: 2022-03-28 加入 DR.EMMA 蔡宜均醫師粉絲團,追蹤限時動態

9大徵兆『咬合不正』已造成後果,你有幾個?顳顎關節、睡眠呼吸中止症、姿勢不良與脊椎側彎通通有關!
大家好,我是Dr. Emma!牙齒亂只是不好看嗎?最新的研究顯示,牙齒咬合不整可能與顳顎關節紊亂症、呼吸道狹窄、姿勢不良甚至脊椎側彎都有關聯。臨床上我遇過許多需要重新再做矯正的患者,令驚訝的是,這些患者們幾乎都有著同樣的故事、同樣的症狀與同樣的問題。我常在想,如果這些問題不是令她們很痛苦,誰會想要再做一次矯正呢?如果在做第一次矯正時能夠理解到以下的資訊,就能避免掉將來「二次矯正」的辛苦與高昂的費用。特別是許多本來第一次矯正時並不需要正顎手術的案例,等到二次矯正時往往必須要同時合併正顎手術才能解決他們的問題。 家家的故事 家家個子纖細嬌小,看起來楚楚可憐,她大學時曾做過牙齒矯正,當時她做的是傳統矯正。矯正醫師評估後說她牙齒很亂,需要拔了四顆小臼齒才能矯正。家家並沒有想太多,她接受了矯正醫師的治療計畫,拔了四顆小臼齒與四顆智齒,很認真地戴了三年的矯正器將牙縫關閉,最後裝上了舌側固定式維持器。然而,家家自從從矯正完成後,她開始覺得事情都不太對勁了。首先,她開始每天晚上都睡不好,晚上會磨牙、打呼。到後來,她開始常常覺得臉頰痛、肩頸痠痛、顳顎關節會喀喀響、嘴巴打不太開、無法咬很硬的東西,有時候覺得耳朵裡面有異物感。到後來她幾乎沒有辦法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與工作,還開始有胃食道逆流、偏頭痛等。最誇張的是,她常常需要歪著頭才會覺得頸椎比較舒服,而且有時覺得手指的小指末梢神經會麻麻的。 家家多年來跑遍了各大醫療院所,看過了各種醫生:牙科、齒顎矯正科、耳鼻喉科、神經內科、腸胃科、顳顎關節科、復健科、中醫等,也試過了各種治療,包括針灸和運動復健等。醫師們都檢查不出她有什麼問題,然而她的問題似乎只有愈來愈嚴重。 9大徵兆『咬合不正』已造成健康問題,你有幾個? 頭痛或臉頰痛 耳鳴或耳內有異物感 顳顎關節喀喀響 睡眠障礙 脊椎姿勢不良 嘴巴打不開 胃食道逆流(喉嚨常有異物感) 夜間磨牙 打呼或睡眠呼吸中止 身體姿勢是由牙齒咬合所決定! 良好的姿勢意思是指脊柱是處於中立的狀態。姿勢是由既有的咬合關係決定的,特別是取決於上頜與下頜及第一臼齒之間的相對應關係而定。不良的姿勢會導致脊柱超過負荷,這是許多疾病的先兆,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就是其中之一。呼吸道受阻已證實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主要成因,將牙齒解剖結構恢復到正常狀態已證實可以減少脊柱的負擔,從而矯正身體的姿勢,也有利於使受阻塞的呼吸道恢復到通暢的狀態。 姿勢不良的原因是『姿勢不良』嗎? 身體的最佳姿勢,其定義為一個人在站立、坐著、躺著或特定的運作時,脊柱保持在中立的狀態,頭顱的重心與脊椎ㄧ致。嬰兒的脊柱在子宮內是「C」的形狀,稱之為原發性曲線。出生後脊椎便一直生長形成為「S」型的繼發性曲線。成人的頭顱很重,約有5-6公斤,但頸椎很小,只能承受不到5公斤的負荷,如果脊柱沒有處於中立狀態,例如低頭滑手機時頭顱重心會移到前方,這時脊椎就會承擔超過它所能負荷的限度導致脊椎疾病。因此這時穩定的力量主要靠的是頭頸部許許多多的肌肉與頸椎的小核心肌群在支撐著重重的頭顱。 牙齒的咬合對頭顱及頸椎的穩定發揮著相當的作用 頭顱、下顎骨與脊椎是三塊分開的骨頭組成,靠的是肌肉把他們連結在一起。大部分時候下顎骨是處於放鬆休息位置,上下牙齒不會接觸。一天之中大約只有6%的時間,下顎骨才會透過上下牙齒咬合與頭顱(上顎骨與上顎牙齒都是頭顱的一體)出現接觸。在這關鍵的6%的咬合接觸時間內,頭顱、下顎骨與脊椎透過「牙齒咬合」變成一個『剛體』結構,將超過100-200磅以上的巨大咬合力量分散至整個剛體連結中。 因此,頸椎的核心肌群、上下頜骨的關節(也就是顳顎關節)以及上下頜牙的咬合所形成的三維空間決定了脊椎與身體的姿勢。如果這種關係是正常的,脊柱就會保持中立而不會出現姿勢不良或脊椎側彎的問題。反之,如果咬合不正,頸椎肌群就被迫在不正的牙齒咬合接觸時做出代償運動,導致頸椎姿勢不良。 最重要也是第一顆的成人齒:第一大臼齒 兒童的脊柱在5-6歲時成形,這時候生長中脊柱的穩定性取決於核心肌群和上下頜骨的關係,特別是第一臼齒的大小、角度和高度。在6-7歲的時候,第一顆臼齒長出,給頸椎帶來了穩定性。第一臼齒是具有最大表面積的牙齒,它們可以承受最大的咬合力; 同時它們也具有最佳的高度與相對位置,可以確保頸椎保持在最中立的位置。在這個位置上,頭部會在脊柱上產生大約5公斤的受力,而脊柱可以輕鬆地承受頭部的重量,並且能量消耗也最少。 西元1899年,Edward H. Angle首次發表根據第一永久臼齒位置咬合不正的分類。 Rocabado等人指出,ll級和III級咬合與頭部前傾姿勢之間存在關聯[2],而且已有證據顯示,ll級臼齒咬合的受試者有頭部前置的錯位姿勢,III級臼齒咬合的受試者有頭部後置的錯位姿勢[1,3]。同樣地,頭部的姿勢也會影響咬合[4]。早在西元1926年,Schwartz就提出了頭部姿勢與咬合不正發展之間的關聯[5]。如果下頜臼齒與上頜臼齒咬合時,有一側比另一側高,那麼頭部就可能向一邊傾斜,這會導致上頜骨的傾斜,從而造成所謂的脊椎側彎的身體姿勢(圖6,7,8)[6]。 頭部前傾姿勢(FHP)是指頭骨向前突出超過頸椎(寰椎)一英寸以上的情況, FHP與頸椎前傾有關。頭部在肩膀上每向前移一英寸,頭部的重量就會增加4-5公斤,如此一來會導致某些肌肉的過度使用以及另一些肌肉的減弱。隨著肌肉動作的改變,所有經由脊柱展開的功能都會受到影響。因脊柱超承載以及不良姿勢引起的相關的疾病,包含:頭痛、下巴疼痛、頸部疼痛、肩部疼痛、背部疼痛、髖部疼痛、膝部疼痛、踝部疼痛、腳部疼痛、耳鳴、流眼淚、鼻竇疼痛、慢性咳嗽、打鼾、磨牙、消化不良、潰瘍、體重增加、荷爾蒙失調和睡眠呼吸中止症。 高顏值、健康的呼吸道與牙齒齒列三者是互為影響 為了顱面結構的正常生長,呼吸道必須是正常的。鼻咽和口咽部組成一個部位,其內發生呼吸和吞嚥等功能。從某些研究報告可知,顱面、齒面和咽部結構之間存在顯著的關係(圖 10)。 正常的上咽部間隙為 17-20 毫米,而下咽部呼吸道間隙為 10-12 毫米。當一個人用鼻子呼吸時,空氣會變溫暖、濕潤、調節並與一氧化氮結合,吸入的空氣中的致命細菌被殺死,一氧化氮還可以作為呼吸道中的血管擴張劑。我們的身體有一個基因-T2R38,當空氣通過時,它會刺激鼻子裡的受體,這些受體會釋放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與空氣中細菌用來交流的化學物質發生反應,一氧化氮因此消除了細菌從而吸入相對新鮮的空氣。當一氧化氮使血管擴張,增加了肺泡的表面積,讓氧氣在支氣管中被吸收,這意味著當我們用鼻子呼吸時會吸收更多的氧氣。因此,用鼻子呼吸可以增加血液循環,控制血氧和二氧化碳水平,放慢呼吸頻率並改善整體肺容量。 鼻循環是整個身體循環的一部分,由下視丘控制。一側的交感神經支配導致同一側鼻甲的鼻血管收縮,而另一側的副交感神經的支配,導致對側鼻甲的鼻血管收縮。經由右鼻孔呼吸的氣流增加,與左腦活動增多且語言表現增強有正相關;經由左鼻孔呼吸的氣流增加,與右腦活動增加和空間表現增強有正相關[10]。肺是我們能量水平的主要來源,肺部主要是從呼氣時的空氣中提取氧氣。當我們通過與嘴巴相比較小的鼻孔呼氣時,會產生背壓,使呼出的空氣受到限制並減慢速度,這正是肺部可以吸收更多氧氣的時間。它減緩了空氣逸出的速度,因此肺部有更多時間從中提取氧氣。當有適當的氧氣-二氧化碳交換時,血液可保持平衡的pH值。身體吸收氧氣主要發生在透過鼻子呼氣的受限過程中,如果讓二氧化碳流失得太快,比如說用嘴巴呼吸的過程,那麼氧氣的吸收就會減少。我們的鼻子能夠過濾我們呼吸的空氣。當我們不用鼻子而改用嘴巴呼吸時,等於門戶大開的讓壞菌進入體內,其中有一種細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它可能會因直接感染而引發疾病或產生可能導致心臟和血液中葡萄球菌感染的毒素。我們的鼻道內有傳導刺激神經——調節呼吸的神經。當吸入的空氣進入鼻腔時,鼻粘膜會攜帶刺激物來給控制呼吸的反射神經。然而,當我們透過嘴巴呼吸時,我們避開了鼻粘膜,反而容易造成打鼾和不規則的呼吸。打鼾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前兆。睡眠呼吸中止症被認為是細胞缺氧的前兆。這種病情如果在非常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心臟病發作,甚至在睡夢中死亡。呼吸道縮減對呼吸的影響:平均而言。 後記 家家後來找到了我們診所,院長馬永昌醫師幫她進行了呼吸道電腦斷層、顳顎關節斷層攝影、電腦咬合分析與肌電圖檢查。 參考文獻: Dasgupta, S., Rozario, J.E. Troika of Posture, Occlusion and Airway. Indian 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72, 49–54 (2020). https://rdcu.be/cNjh5 Dental occlusion and body balance: A ques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Sonia Julià-Sánchez,Jesús Álvarez-Herms,Martin Burtscher First published: 21 January 2019 https://doi.org/10.1111/joor.12767

戴牙套臉型會變小變好看?牙齒矯正後會出現牙套臉型嗎?
✋Hi,我是 DR. EMMA 蔡宜均醫師!我們正處於一個盛行愛美愛自己的時代,想要擁有一張端正美麗的臉蛋,除了醫美或整形這類比較侵入式的方法外,好處最多而且又屬於非侵入式的方式就是用牙齒矯正讓自己變美了。 每每看到螢光幕前的大明星在拍照時幾乎都是零死角的完美呈現自我,事實上,曾經做過牙齒矯正的藝人並非少數唷。 標題 什麼因素讓人臉好看? 『好看』臉型的標準? 哪些牙齒矯正可以改善咬合並造成臉型變化? 牙齒矯正後顏質大進化範例 什麼是牙套臉? 為何矯正會產生牙套臉呢? 我有牙套臉怎麼辦?其實並非全然是壞事!? 矯正一定會變成牙套臉嗎? 說到做牙齒矯正,除了齒列擁擠的原因之外,最常見的矯正原因就是暴牙了。大部分在進行暴牙的牙齒矯正前許多案例都可能需要先行拔牙,而這個動作也關係到矯正後臉型的變化唷。不少人都嚮往自己能擁有的瓜子臉或是尖下巴,經過牙齒矯正也是有可能實現願望的。 有人滿心期待矯正後能讓臉頰變得瘦小些,當然也有天生就擁有小臉的矯正患者,這類人就會擔心矯正後的臉是否太凹陷而顯老不美觀呢! 什麼因素讓人臉「好看」? 為什麼常有人說戴牙套之後臉型變小或變「好看」了呢?如果您懷疑牙齒的排列對臉部外觀的影響程度,只需看一下戴過牙套的人的照片前後對比即可。兩者之間的差異常令人嘖嘖稱奇,這是因為他們巧妙地利用牙齒矯正微調了自己的笑容與輪廓。有些人戴牙套的原因是為了矯正咬合不正或預防口腔問題,但更大的原因是牙套可以改變面部外觀與笑容。 很多因素會影響人臉「好不好看」,心理學家發現人類天生就具有辨別美醜的能力,他們拿許多張不同的人臉照片給小嬰兒看,結果發現小嬰兒盯著大部分人認為「好看」人臉照片的時間特別的長。另外也有實驗發現,小嬰兒比較喜歡盯著有笑容的照片看。 讀者文摘在1987年時對好萊塢的大明星們做了臉部的研究,他們想要知道,到底怎麼樣的臉型特徵是有魅力的。人們一直以為,好看的臉一定是對稱的,他們研究了近百位明星的臉,最後發現只有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的臉是絕對的對稱。 換句話說,絕大部分的帥哥、型男跟美女的臉都不是對稱的!(這真是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事實上,人臉有一定程度的不對稱是很常見的,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種不對稱並不特別明顯。 然而對某些人來說,齒顎不正的問題影響到嘴唇或笑容時,例如笑的時候牙齒露出很少(會讓人看起來不快樂或很老),這時臉型上不對稱的特徵就會變得特別明顯,也就會讓人覺得「不好看」。另外,人的眼睛對於「水平線」是否水平非常敏感(對於垂直線是否垂直就沒那麼敏銳),因此如果臉上的某些特徵不是很水平,例如嘴唇歪歪的,也就會讓人立即察覺到。 這種情況下,如果能藉由牙齒矯正慢慢地改正嘴唇及笑容上的不美觀問題,便可以使人們看到您的臉原本的真實樣貌,因為當明顯的缺點被移除掉後,留下的就是自然的你。 下載 Ebook 了解更多 『好看』臉型的標準? 人類對於「美」的認知標準事實上會隨著社會文化的演進而改變,社群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文化中,對型男及美女的認定標準都有一點不一樣,在某些時代甚至認為病態的狀況是美的(例如紙片人)。 近代的亞洲社會普遍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因此審美的標準也跟著西化。目前亞洲社群普遍認為「好看」的臉型事實上都是比較偏高加索人種(白人)的面部特徵,包括高挺的鼻樑、窄鼻翼、加深的輪廓線、雙眼皮、大眼睛、尖下巴、小臉、平嘴唇...等。然而這樣的臉型特徵事實上跟大部分亞洲人種的基因表現特徵,不管是蒙古人種或大洋洲人種,都差異甚大。 這些對於「美」的現代認知標準也影響牙齒矯正醫師在制定矯正計畫時對於矯正後臉型的考量,因此也都必須將患者對美觀的期望考慮在內。在牙齒矯正前,矯正醫師常用的軟組織顏面美學分析包括: 正面水平線與參考點:瞳孔間連線、上中下臉的比例、嘴唇位置在下臉部的比例、人中位置 正面垂直線:顏面流(眉心、鼻樑、下巴連線) 側面參考線與角度:鼻唇角、E-line 除此之外,矯正醫師還會利用側顱X光片做側顱分析來看骨頭的各種角度、水平度與相對關係來決定治療計劃。 哪些牙齒矯正可以改善咬合並造成臉型變化? 戽斗(月亮臉) 戽斗最明顯的臉型特徵是巨大的下巴,戴牙套矯正後臉部的整體特徵會變得比較軟性,然而嚴重戽斗或歪臉還需要結合正顎手術才可能造成明顯臉型變化。 (圖:戽斗僅做牙齒矯正未做正顎手術的臉型變化) 暴牙 暴牙分為單純只有牙齒角度突出與上下顎骨都暴的「骨性暴牙」。暴牙的特徵是下臉輪廓凸出好像猩猩一樣,這種特徵常見於亞洲人種。 在進行拔牙矯正後將暴出的門牙退進來後,臉型輪廓上常會出現明顯的改變,然而嚴重骨性暴牙可能還是需要正顎手術。 (圖:暴牙僅做牙齒矯正未做正顎手術的臉型變化) 深咬 深咬的輪廓特徵是下巴很短,下排的牙齒幾乎看不到,笑起來的時候變成「苦笑曲線」而不是「微笑曲線」。有些深咬導致上唇突出,同時臉頰看起來凹陷。戴牙套可以改變下巴和牙齒的對應位置,除了改善咬合也使下半臉型變長一些,臉型會看起來和諧許多。 牙齒擁擠 牙齒排列擁擠凌亂常使笑容變得尷尬,牙齒排列整齊自然讓您毫不猶豫地露出牙齒開心笑。 開咬 開咬是指牙齒咬起來時門牙碰不到,嚴重時會阻止嘴自然完全閉合。嘴巴無法緊閉在輪廓上也會產生明顯的影響,特別是發育中的孩童。牙套矯正解決了咬合問題,並使嘴巴看起來更自然。 牙齒矯正後顏質大進化範例 原本是短下巴或是深咬 知名香港藝人 Angelababy(楊穎)就是最佳典型例子。原本是短圓下巴的 Angelababy,在做完牙齒矯正後變成現今大家看到的尖細下巴的瓜子臉美人。 原本下巴正常但有齒列擁擠 知名藝人小S (徐熙娣)就是最佳典型例子。原本就擁有尖細下巴的小S,在做完牙齒矯正後,臉型上的變化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這類型的矯正患者,基本上都是屬於臉型不需要再變瘦的條件情況,太凹瘦的臉型容易給人老態的感覺。 3.咀嚼肌發達 很多患者因為咬合不良,咀嚼肌需要代償咬合功能不足而造成過度發達及肥大的症狀(下半臉很大的意思...),透過牙齒矯正,過程中因為無法咀嚼太硬的食物,不會過度鍛煉咬合肌肉,臉就自然變小了(類似肉毒瘦小臉的效果)。 就近預約 了解更多 什麼是牙套臉? 「牙套臉」其實是指:在矯正後,患者的臉部於顴骨下方以及上方太陽穴的位置出現凹陷現象,使得顴骨看起來特別突出、臉部線條看起來不夠飽滿流暢。要注意的是:「牙套臉」並不是醫學上的一個專有名詞喔!而是大眾泛稱做過牙套矯正後出現的一種臉型。 為何矯正會產生牙套臉呢? 原因大致上可以分為兩種: 咀嚼肌萎縮 在矯正的過程中,由於推拉牙齒移動時造成的酸軟感,會使病患的飲食改變,從本來吃堅韌的食物改吃鬆軟好咀嚼的食物。同時,用於咀嚼的肌肉因為使用的時間及力量大幅下降造成肌肉的萎縮,這時候臉頰兩側就會稍微變瘦。 而如果原先臉型就是較為瘦長的患者,自然視覺上就會有一種凹陷的感覺。 但是不用太擔心,這樣的情況只是暫時的。矯正結束後,當飲食回歸正常,肌肉的厚度就會慢慢回復了。如果還是擔心肌肉不夠有力,也可以進行咀嚼肌的訓練來恢復肌肉,像是:咀嚼口香糖。 頰側脂肪墊減少或下垂 通常這種狀況會出現於中年患者。相較於青少年矯正,成年人矯正所需要的時間會比較久。若是遇上需要拔牙的情況,估計2年以上的療程時間是跑不掉的。 因此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會開始出現膠原蛋白和脂肪流失,以及頰側脂肪下垂。在矯正後才會有種錯覺,認為是矯正讓臉凹陷了或是臉頰肉往下垂了一些。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則是比較難以自然恢復的喔! 牙套臉的臉部寬度其實並不會改變 無論矯正療程如何移動了牙齒的角度,或是撐寬了基底的牙弓,臉部的顴骨寬度是不會變的。為什麼呢? 主要是因為:在齒顎矯正時,牙齒及骨骼的改變是在上頷骨以及下頷骨,並不會觸及顴骨的區域。(如圖一),如果要明顯地改變臉部的寬度,則是要經由手術方式才行喔!而牙套臉的造成,則是顴骨下方肌肉以及脂肪的增減,而造成臉部比例上的改變。(如圖二) 圖一 圖2 我有牙套臉怎麼辦?其實並非全然是壞事!? 在歐美國家,多數人是崇尚突出的顴骨與立體的臉形的,像是影星安潔莉娜裘莉。臉型屬於咬肌寬厚,顴骨明顯,視覺上較為立體。 但是亞洲人的審美觀會覺得:牙套臉會顯得臉部略為削瘦、不夠飽滿。像是大陸明星王嘉爾,近期因為進行矯正的關係,他的臉型頰側略顯消瘦。 矯正一定會變成牙套臉嗎? 上述所說的「牙套臉」並不是做了矯正就會有的喔!大多數人的臉型在矯正後並不會改變太多。主要改變的是牙齒排列以及臉部比例,所以大家不用太恐慌! 像是外國影星達科塔芬妮 (Dakota Fanning)。她的臉型在矯正前後並未改變,仍然維持標準的橢圓形臉。 另外,知名金卡達家族的坎達兒·珍娜 (Kendall Jenner)矯正前後也都是都是維持著心型臉。 最後要提醒大家:在矯正諮詢時,不要害怕跟矯正醫師提出訴求,要清楚地列出「自己想要改變的是什麼」、在意的是什麼喔!這樣矯正醫師才能準確地為您評估矯正後能預期的結果,還有牙齒可以達到怎麼樣的改變。 這對於矯正醫師在治療計畫的擬定上會有莫大幫助,也才不會在矯正後,發現治療結果跟自己預期不一樣的結果喔! Dr. EMMA 祝福大家在順利矯正後,都能露出自信的笑容,開始全新生活! 就近預約 了解更多 延伸閱讀: 出國留學或工作,牙齒矯正要多久? 牙齒矯正找哪位隱適美醫師都一樣?PTT、Dcard都找不到真相! 國字臉怎麼救?齒顎矯正、肉毒桿菌或削骨可有效改善國字臉形 除了髮型修飾,還有更好的選擇 "內文為專業醫師經驗談,因各人口腔狀況不同,成效因人而異,若有問題請跟從專業醫師評估指引" Last Updated: 2021-12-23 加入 DR.EMMA 蔡宜均醫師粉絲團,追蹤限時動態

什麼情況下非做牙齒矯正不可
什麼情況下非做牙齒矯正不可?可以分為三方面來考量:一. 健康、 二. 咬合功能、 三. 美觀。會影響到健康和咬合功能的情況,就建議要做矯正。一般而言,在青少年的階段做矯正時間是最快效果也最好的,但沒有絕對的年齡限制。現今因為大眾對口腔健康有較強的意識度,成年矯正患者有日益增多的趨勢。 如果健康和功能都沒有問題,單純是美觀不好,取決的就是患者本身的意願了,畢竟矯正一旦開始,大多會耗時一至兩年,沒有足夠的意願度,往往成效會不如預期,這種情況就不要勉強為之,如果是有意願的患者,也要與醫師溝通希望能夠達到的效果。 就健康方面而言,牙齒嚴重不整齊的人,歪歪斜斜的排列,會造成很多清潔上的死角,久而久之,蛀牙和牙周病的問題就隨之而來,這樣的情況,就非常建議及早矯正處理,否則等到牙齒蛀了,往往很難填補,補了又蛀,甚至做假牙也做不好,另外也容易塞東西造成牙齦發炎,長期下來就引發牙周病,這些問題要根本的解決,只有矯正一途,別無他法。 咬合功能有問題,包括上下顎骨不協調造成的戽斗、暴牙或者是前牙開咬(上下門牙咬不到)、深咬(上門牙幾乎覆蓋著整個下門牙),這些除了咀嚼功能受到影響,顳顎關節也較容易出問題,另外發音,美觀,甚至是自信程度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這些情形也會建議要矯正。 缺牙過多影響到咬合功能,在植牙或做假牙之前,往往也需要先把歪斜的牙齒扶正,才有合適的空間重建新的牙齒,否則在東倒西歪的牙齒周圍裝上的新牙,也會因為清潔不容易造成蛀牙及牙周病,或者因為空間大小不正確,做出來的牙齒不美觀,這時候矯正治療也是相當必要的,也是目前成年人接受矯正治療的大宗原因。 單純牙齒淩亂的情形,多半靠齒顎矯正就可以解決,如果是骨骼相對位置異常,有可能還需要合併顎骨的整型手術才能夠改善。 最後討論到單純美觀的狀況,有些人牙齒大致上很整齊,臉型也不錯,但是有一兩顆歪斜; 有些人側面臉型稍微凸凸的,嘴唇可以閉得起來,上下排牙齒也咬合得很好,這樣要做矯正嗎?當然是有改善的空間,但是不是必要就見仁見智了,這種情況通常是以患者的意願度為準了!如果不確定自己的狀況為何?預約諮詢聽聽看醫師的建議,可以更瞭解自己的情況喔! 牙齒不整齊會有什麼併發症嗎? 牙齒不整齊不是只有影響美觀的問題,不整齊的牙齒容易產生清潔死角,導致容易產生蛀牙及牙周病,而牙齒是否清潔乾淨與牙周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連。此外,除了牙齒本身,腸胃、外貌、骨頭…等都很可能會影響齒列。 1. 咀嚼功能不足而消化不良,易產生腸胃疾病 2. 頭痛、易產生顳顎關節障礙 3. 臉部歪斜、臉部改變、發音異常 4. 肩膀痠痛 5. 腰痛 6. 失眠 7. 聽力障礙 8. 視力降低 乍看之下一定會疑惑這些怎麼會是牙齒咬合造成的?上述大部症狀根本與牙齒沒有關聯。其實下巴周圍肌肉的施力方式改變、是會連動脖子或頭部的位置,形成連鎖反應導致身體不適,影響絕對超過想像。 咬合不正常見的類型有哪些? 1. 戽斗(下顎前突):咬合時,下顎的牙齒或者下顎骨呈現往前突出的狀態。 2. 暴牙(上顎前突):上顎牙齒或者上顎骨向前突出,有骨性突出與牙齒突出等兩種狀況。 3. 牙齒擁擠、虎牙:當顎骨較小牙齒較大時,會因為生長空間不夠,導致牙齒無法整齊排列。 4. 開咬:當後牙咬合時前牙沒辦法完整合上,呈現上下前牙開開的狀態。這種情況通程會造成嘴巴容易乾燥。也容易引起蛀牙、牙周病、顳顎關節症。 5.深咬:主要因為上顎前牙閉上時會蓋住下顎的前牙,當咬合時看不見下面的前牙。(正常咬合為上面前牙會蓋住下面前牙的2-3mm左右)。 6. 齒間縫隙:牙齒之間有很大的縫隙,通常是牙床比牙齒大,造成齒間有很大的縫隙。 什麼原因會讓牙齒不整齊? 先天性因素: 如果懷孕時,孕婦營養不良、妊娠初期的時候患病、胎兒在母體內或是分娩時受損,都有可能造成胎兒牙齒發育畸形,例如:先性缺牙、多生牙、齒形態異常、唇系帶異常…等,通常造成導致先天性牙齒不整齊的原因。 後天性因素: 當兒童生病或營養不良、缺乏足夠的咀嚼功能訓練;不正確的哺乳姿勢、呼吸異常導致兒童習慣用嘴巴呼吸(口呼吸)…等,都可能是造成後天牙齒不整的原因。 1. 乳齒蛀牙或太早脫落 在傳統觀念裡,多數家長通常抱著「乳牙早晚要脫落更換,乳牙有病不必治療」,其實是不對的 想法,如果孩童時期由於提早失去乳齒,都很可能導致鄰近牙齒朝掉落乳齒預留給恆齒的空間移動,進而影響到恆齒生長位置。 2. 口腔疾病 當欠缺適當的口腔護理及治療而罹患口腔疾病或因為意外而失去牙齒,容易使兩邊的牙齒移位,影響齒列整齊。例如: 齲齒(蛀牙)過大、損壞的牙齒殘根、牙齒拔除、牙周病…等。 3. 不良習慣 幼年時期養成壞習慣但沒有盡早改善,會造成過長時期的吸吮奶嘴、吸吮手指、口呼吸或頂舌、咬筆…等習慣,使牙齒受到口腔周圍肌肉及舌頭長期不當的壓力而造成牙齒不整齊。以下為常見的不良習慣與帶來的影響: 咬合習慣:咬拇指會造成上頜前突;咬上唇會造成下頜前伸;咬下唇會導致上牙前突;吐舌容易變成上下咬合不正。 咀嚼功能不足:現在精緻食物越來越普遍,青少年容易偏愛巧克力、蛋糕等軟質食物,對牙齒、頜骨、肌肉的功能訓練與刺激不足,容易讓牙齒與面部發育不足。 刷牙姿勢:因為姿勢錯誤無法有效清潔,造成蛀牙損壞牙齒。 其他:兒童時期常見舔牙、只用一邊咬食物、拖著腮幫子…等,都可能引發牙齒畸形、牙齒凌亂。 該如何治療咬合不正? 1. 戴牙套矯正牙齒 2. 拔牙矯正以改善牙齒過度擁擠的問題 3. 型態變異的牙齒(小釘牙)需重塑牙齒形狀 4. 進行正顎手術,改變上下顎骨位置 牙齒矯正只有一種方法嗎? 改善咬合最常使用的方法,不外乎做牙齒矯正,現今因為技術發展,矯正療程又可分為一般傳統矯正、透明傳統矯正、自鎖型矯正器、舌側矯正以及隱形矯正…等。醫師會針對不同的牙齒狀況或個人需求,提供最完善的療程規劃: 1. 一般傳統矯正:在牙齒上黏上不鏽鋼材質固定器,放上矯正線後再用橡皮筋固定,每次回診時視情況更換橡皮筋及矯正線。 2. 透明傳統矯正:裝戴方式與一般傳統矯正相同,主要是材質與外觀的差異。 優點:價格較便宜。 缺點:牙套可能有刮到口內的風險,橡皮筋清潔不易,此外也容易因清潔問題有脫鈣或是牙周病的狀況。 3. 自鎖式矯正器:傳統矯正器的改良版本,不需要用橡皮固定,回診時只要將矯正器開關打開後,更換矯正線就可 以了。 優點:因為不需要用橡皮筋固定矯正線,矯正器和矯正線的摩擦力小,疼痛感較傳統矯正低一些,整體治療時間也會比較快。 缺點:牙套仍有可能刮到口內,清潔問題和傳統矯正差不多。 4. 舌側矯正:矯正器放在牙齒內側靠近舌頭處,完全隱形。 優點:矯正器隱蔽性高,不須擔心外表是否不美觀。相較一般矯正器,因為牙齒後側唾液較多流 動大,較不容易蛀牙。 缺點:舌頭活動空間變小,會影響到說話和飲食,需要較長時間適應,此外矯正器也會磨到舌頭的感覺明顯。 5. 隱形矯正:牙齒上不需黏著矯正器,利用一系列的透明牙套,每日配戴20-22小時將牙齒慢慢移動到目標位置上,吃飯時牙套可取下。 優點:隱形、舒適、美觀、容易清潔,可預先模擬治療後效果。 缺點:費用較傳統矯正高,牙套配戴需要病患的配合度。 延伸閱讀: 戴牙套與臉型 為什麼戴牙套會讓臉變小變「好看」?

爸媽注意!換牙年紀是矯正小下巴最佳黃金時機!
✋Hi,我是 DR. EMMA 蔡宜均醫師!身為爸爸媽媽們一定都注意到了:6 歲以後的寶貝脫離了幼兒階段,肉嘟嘟的小臉開始發展更立體的面部線條。其中,下巴與中臉部骨頭的生長幅度,都會直接導致日後恆牙生長的位置適當與否。 隨著人類飲食的逐漸工業化與精緻化,食物不再需要太多咀嚼,造成越來越多兒童的咀嚼肌因缺乏鍛鍊而弱化,直接導致齒顎與臉型在發育時缺乏生長所需要的刺激,使得中臉與下巴畸形發展,並造成各種的咬合不正與齒列擁擠凌亂。其他的間接因素,如空氣污染、鼻子過敏造成口呼吸;不良口腔習慣如吸吮拇指等,又再在加劇了齒顎與臉型發育上的問題。😱 好消息是,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就可以解決以上的各種問題!😍孩子的臉型與齒顎發育分成許多的階段,利用階段性的『成長型矯正』策略,在適當的時機介入,提供口腔肌群刺激與誘導便可以開啟孩子自身強大的生長潛能。🙌 標題 什麼時候是換牙的年紀? 什麼是小下巴?? 你的寶貝是否有小下巴? 開啟孩子強大生長潛力的矯正治療法:成長型矯正 隱適美x下顎前導裝置 實際案例 什麼是上顎快速擴張? 結論 什麼時候是換牙的年紀? 正常情況下,寶貝在幼年時期一共有 20 顆乳牙,繼乳牙掉完之後會再長出 32 顆恆牙(包含智齒)。所謂的換牙期,時間點落在 6 到 12 歲之間,此時寶貝的口腔中會同時存有乳牙與恆牙,並彼此相互影響,所以換牙期對於口腔與顎部骨頭的發展可謂關重要! 乳牙萌發順序(兒童健康手冊/國民健康署提供) 上顎 牙齒名稱 乳齒 恆齒 中門齒 7.5個月 7~8歲 側門齒 8個月 8~9歲 犬齒 16~20個月 11~12歲 小臼齒 10~11歲 第二小臼齒 10~12歲 大臼齒 12~16個月 6~7歲 第二大臼齒 20~30個月 12~13歲 智齒 17~21歲 下顎 牙齒名稱 乳齒 恆齒 中門齒 6.5個月 6~7歲 側門齒 7個月 7~8歲 犬齒 16~20個月 9~10歲 小臼齒 10~12歲 第二小臼齒 11~12歲 大臼齒 12~16個月 6~7歲 第二大臼齒 20~30個月 11~13歲 智齒 17~21歲 6 ~ 9 歲為混合齒列時期,此時約有 70% - 80% 孩童的牙齒,已可觀察出是否需要矯正介入。而 9 ~ 12 歲則是恆牙齒列時期,此時顎骨骨骼達到生長速率高峰,能夠最有效的利用「成長型矯正裝置」引導骨骼的生長。 什麼是小下巴?? 在醫學上,小下巴又稱為下巴後縮(retrognathia),正常發展的下巴會形成明顯且流暢的下頷線,但是小下巴卻顯得短而侷促,導致界線不清的下頷線彷彿和脖子連在一起。 下顎發育不足的小下巴患者,常會合併出現暴牙、嘴巴閉不起來、發音障礙、牙齒咬到嘴唇…等情況。小下巴若不處理,等到孩子成年後通常會造成終身的長期問題,包括嚴重的咬合不正(常見為深咬)與呼吸道狹窄,並導致顳顎關節、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 你的寶貝是否有小下巴? 小下巴自我評量表 正面觀: 以髮際線、眉心、鼻頭和下巴為界,將臉部水平分為三部分,下巴部分比例偏小或正常。門牙看起來像暴牙。 側面觀: 參考下圖『下巴與咬合的分類』看看孩子最像哪一型? 常常嘴巴開開。 晚上睡覺打呼。 長期鼻子過敏,習慣使用嘴巴呼吸。 開啟孩子強大生長潛力的矯正治療法:成長型矯正 孩子最佳先接受成長型矯正,將牙齒的基底,牙弓調正至理想的大小,不僅把空間撐出來才有機會讓牙齒長得整齊,同時也將舌頭調整至正確的位置,讓臉型可以有較大的改善。 到了發育期,由於前一階段已將牙齒的位置都空出來,接下來只需要微調牙齒的角度,因為牙齒生長出來的方向是無法控制的,所以這階段的矯正會明顯地影響牙齒外觀及微笑曲線。 在青少年發育高峰期(adolescent growth spurt)的時候搭配成長型矯正,訓練舌部運動、呼吸方式…等習慣上的養成,調整肌肉的使用,可引導下顎骨的生長。 預約到場 了解更多

牙周病治療
牙周病不是牙齒疾病! 牙周病不是牙齒疾病,牙周病與系統性慢性發炎是互為因果的問題 中醫師都知道診察一個病患時「望聞問切」的重要性,其中常常透露身體重大疾病訊息的地方便是口腔。我們的舌頭、牙齦與口腔黏膜對疾病相當敏感,許多全身性疾病的徵兆都會在口腔表現出來,如同古早時挖礦工人會帶著一隻「金絲雀」進入礦坑當作檢查空氣是否有毒的指標,口腔也是警告我們身體健康開始出問題的「金絲雀」。最新的研究更顯示,口腔的疾病,例如牙周病,不只是系統性健康的指標,更與許多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互為因果互相影響。換言之,糖尿病患若牙周病與口腔衛生不控制,糖尿病會變嚴重;而牙周病患者如不治療控制糖尿病,牙周病也會迅速惡化。然而由於現代醫學分科過細,許多內科系醫師因為缺乏牙科相關訓練,往往不一定知道這種雙向關係的存在,然而愈來愈多醫學研究證據顯示口腔問題影響的層面相當深廣。 目前已知牙周病與許多系統性的慢性發炎性疾病具有因果影響,包. 心血管疾病 第二型糖尿病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 不良的懷孕影響 骨質疏鬆 自體免疫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 牙周病是什麼? 牙周病顧名思義就是牙齒周圍,包括牙齦組織、牙周韌帶、齒槽骨的疾病。大都是因為個人清潔方式不當或對於口腔保健的忽略,使得食物殘渣殘留在牙肉邊緣,引起細菌大量的生長,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這些細菌和唾液中的蛋白質結合,慢慢形成所謂的牙菌斑與牙結石。 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發炎,牙周組織由於牙周的細菌引發發炎反應並造成牙周組織的破壞,包括牙齦、牙周附連與齒槽骨的喪失,嚴重的牙周病最後會導致牙齒鬆動而掉落。 罹患牙周病的高風險因子 由於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發炎過程,因此牙周病與免疫力息息相關,如果您有以下的情況,那麼您得到牙周病的機率會特別高,目前已知的牙周病高風險因子有: 系統性風險因子 抽煙 慢性發炎性疾病(如糖尿病) 降低免疫力的疾病(如AIDS) 懷孕 癌症治療藥物 類固醇藥物 抗癲間藥物 局部風險因子 品質低劣的假牙與植牙 齒列不正 不良的口腔衛生 常見與牙周病交互影響的全身性疾病 1.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罹患牙周病的機率是正常人的2~3倍。同時患有牙周病的糖尿病患者,會比較難控制血糖,使得牙周被破壞的速度更快。主要原因是由於其白血球趨化性差,牙齦溝內白血球量低於正常人,使得白血球的吞噬功能低下。另外,糖尿病患者的組織再生能力不佳,唾液分泌減少,導致口腔自潔能力不足,故牙周一旦破壞,就不容易再生、癒合。 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牙周組織炎症會比較嚴重,牙齦紅腫廣泛,並會呈肉芽狀增生,易出血和發生牙周膿腫,讓牙槽骨很快被破壞,導致深牙周袋和牙齒鬆動,不幸可能需要拔除,最後走上植牙。 另有研究顯示,原本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在透過牙周治療,清除了病原菌並控制住炎症,可以恢復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利於血糖控制。 2.愛滋病 愛滋病有關的牙周病包括有線形齦紅斑、壞死性潰瘍性牙齦炎和牙周炎,主要發生在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也就是愛滋病的患者口腔。 HIV 陽性患者的慢性牙周炎會惡化的比未感染者快。臨床上,在局部因素和炎症不嚴重,而牙周組織在被快速破壞的情況下,並有壞死性牙齦病損特徵時,應該進行相應的實驗室檢查,尋找其全身背景因素。 3.心血管疾病 研究顯示,發炎蛋白質 (inflammatory proteins) 和牙齦組織中的細菌會從牙周組織進入人體血液循環,這也是為什麼心血管疾病患者罹患牙周病的機率是正常人的4倍。 這些細菌有可能因為刷牙、使用牙線、咀嚼…等動作所造成的短暫無症狀的菌血,伺機進入血液裡,正常人的人體免疫系統可以負起防衛責任,使得菌血獲得控制。但如果進入血液的細菌數量長期大增,造成身體疾病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比如感染性心內膜炎,就有可能是細菌經由牙齦傷口進入血液,最後附著在心臟瓣膜或心內膜所引起的,它會對心血管系統產生各種影響。 而患有牙周病患者得到心肌梗塞及中風的機率差不多是一般人的2~3倍。這些內毒素會經由發炎的牙齦進入血液,長期累積的話,就會引發免疫系統造成一連串的發炎反應而且有可能發生在血管內膜處,最終有可能形成血管之粥狀硬化斑,造成血管狹窄、阻塞,心肌梗塞及提高中風的風險。 4.心內膜炎 牙周感染可引起急性或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10%~30%的心內膜炎與牙源性感染或牙科治療有關。感染性心內膜炎是指心臟內壁的膜包括心臟瓣膜,遭受細菌或黴菌的感染,血液中的細菌會附著在損傷之心內膜上繁殖,引發細菌性心內膜炎。健康人的免疫系統可以將細菌清除,不過做過心內支架、人工心臟、心瓣膜缺損者,心內膜被感染的風險就比較高,進行牙科治療前須詳細告知醫師,必須先經過醫師評估然後再服用預防性抗生素才行。 牙周病治療 I. 第一階段牙周病治療:牙齦下結石刮除與牙根整平 第一階段的牙周治療會先藉由全口X光片的拍攝及牙周囊袋的檢查紀錄,收集牙周治療所需的相關資料;這個階段牙醫師會做基本的牙周治療,包括使用特殊的器械或超音波工具深入到牙齦發炎的底部,徹底清潔牙根表面的牙菌斑、牙結石及已被污染的齒質,這個治療稱為『牙齦下結石刮除與牙根整平』。牙根整平術的療程依嚴重程度分區域進行,大約是兩至四次會完成;經過一個月左右的觀察及癒合期,牙醫師會再一次重新評估牙周組織恢復的情況;針對牙齒破壞比較嚴重的區域,就必須進行牙周手術來改善。第一階段治療大約可以讓口內八成以上的牙周病區域得到控制。 牙周水雷射治療 水雷射可以在第一和第二階段應用在牙周病治療,水雷射獨特的光能與生物組織效應,可以清除壞死組織、滅菌並加速組織癒合,並減緩傳統牙周基本治療後牙根酸軟的問題。水雷射也可以深入器械難以進入的死角。水雷射合併牙周基本治療可以除去牙根整平後殘存的細菌,屬於輔助性治療並提高治療的成功率與術後的癒合,但並不能僅靠雷射取代基本的牙周治療。 II. 第二階段牙周病治療:牙周手術治療 在第一階段牙周基本治療過後一個月後,牙醫師會進行治療效果的評估。對於牙周病較嚴重無法僅靠第一階段治療便痊癒的牙齒區域,會再依照不同的情況建議進行施作牙周手術。 常見牙周手術方式有: 牙周翻瓣 引導牙周組織再生術 牙周整形手術 III. 第三階段牙周病治療:咬合治療 牙周病治療後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階段是做咬合調整或齒顎矯正來讓減少牙齒的受力。因為牙周病已經喪失許多地基的牙齒無法再像健康的牙齒承受力量,且不良的咬合會導致這些牙齒繼續因不當的咬合外力受傷而脫落因此理想的咬合受力是增加這些牙齒壽命很重要的一環。 IV. 第四階段牙周病治療:支持性牙周病治療 患者在接受牙周病治療後,必須定期回診做檢查及保養。回診的密集度視患者的嚴重程度及維護情況而定,一般在治療後前一年,大約三個月檢查一次。若牙周狀況良好,則檢查時間可恢復至半年一次。若有復發,也可以在早期的回診檢查中發現,盡快積極治療。 許多人一聽到牙周病聞之色變,想要避免牙周病上身其實並不難,良好的潔牙習慣、健康的生活型態與定期的牙齒檢查絕對是杜絕牙周病發生的不二法門喲! 延伸閱讀: 你知道牙周病與缺牙會提高失智症風險嗎?

9 個 All on 4 全口重建前一定要知道的事實
”All-on-4®能長期成功耐用,是需要醫師使用:斜張橋植牙技術+特殊設計植體+精密高品質假牙零件... 目前在國內除了 All on 4 發明者 Nobel Biocare 有出專門設計用於All on 4的植體,且有超過二十年醫學實證其長期高成功率之外; 市場上其他的植牙與植體,恐怕醫師自己也說不準用了幾年後到底會有什麼問題.....” 丰采美學牙醫診所院長暨 Dr. Breath 止鼾醫生協同醫療平台執行長 馬永昌醫師 標題 Mission Impossible?! 那 All On 4® 全口速定植牙是什麼? 為何選擇All-On-4? 一天內長牙? 成功率超過 95% 參考指南 All On 4 的優點 All on 4® 植牙適合我嗎? 何時做傳統植牙?何時做 All On 4® 植牙更理想? All On 4® 植牙的壽命 All On 4的缺點 如何選擇All On 4®診所與醫師? All On 4的失敗 All On 4®植牙流程? All On 4®常見 Q&A Mission Impossible?! 正在考慮🤔想要將滿口搖搖欲墜的牙齒,或大面積缺牙來個全口大整修,換上穩定又好用的假牙?但不是很確定🤔覺得『植牙』這個選項,好像是可以恢復外觀跟大口吃東西的最佳選項,結果問過一堆牙醫後才發現,竟然需要花一至兩年的時間😱😱😱才能達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如果很沮喪想要知道有沒有其他選項時,『All On 4® 全口速定植牙』可能就是你的救星! 那 All On 4® 全口速定植牙是什麼? 如果不熟悉植牙,All on 4 這個名字可能聽起來很神秘,但其實意思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利用四根特殊人工植體當作支柱,將力量平均分配後,在四根支柱上面裝置精密設計的假牙。 All on 4術式®的概念最早就是由植牙的鼻祖,瑞典的 Branemark 教授所提出,當初是用於解決骨頭嚴重萎縮,無法採用植牙重建牙齒的患者。 圖:All-on-4® 植牙手術計畫結合電腦斷層導引定位 為何選擇All-On-4? 牙科治療選擇,取決於牙齒損壞的嚴重程度,當口內缺少多顆牙齒或較嚴重的牙齦萎縮,All On 4 就是個很好的方案,因為它的手術過程相對安全: 將4個植體戰略性植入齒槽骨,形成穩定結構,如金字塔的原理(請注意:4 個才是金字塔唷!5、6 個就不是金字塔囉!)。術後副作用低,再加上可搭配舒眠治療,當天一覺醒來就植好了。 一天內長牙? 對許多人來說,All on 4 是了不起的技術與工具,採用最少的動作跟流程卻能得到最多的效果,但它同時需要考慮許多具體因素(臨床、解剖學和最重要的生物力學),例如:年齡、骨骼和生活方式…都是評估的指標。 記得跟你的牙醫一起查看 3D 立體電腦斷層(CT)並且仔細討論,有助於更好地了解自身骨頭狀況與後續的療程。 而且,有時骨頭僅有量實際上是不夠的,需具有合適的高度、厚度和質量才行,有些人的骨組織較「軟」,不適合立即加載。 即使天生擁有完美骨骼類型,也要等待約 4 個月,讓植體與骨頭進行結合,手術當天配戴的臨時假牙主要是美觀導向,並不能負載太大的咬合力;儘量吃軟質、流質的食物,避免影響骨整合,確認骨頭與植體結合完整後,才能裝戴正式假牙。 成功率超過 95% All on 4 一日速定植牙是目前最安全且經濟的選擇,憑藉對症診斷、精心計劃、正確手術技術、精良修復體、適當的後續護理、保持身心健康,種植體可以使用一輩子! 特別是對於已經配戴或即將配戴全口假牙的患者來說,這項技術能確實提高生活品質:能夠無拘束地開懷大笑、大口吃飯和舒適地生活,不必再擔心牙齒脫落問題,人生中如此巨大的轉變,真的很令人振奮與讚嘆。 預約到場 了解更多

牙齒矯正選隱形牙套或傳統矯正器?矯正器優缺點比較
九成的齒列不整問題,『隱形牙套』具有和『傳統矯正器』接近的治療結果。剩下的狀況,如骨性暴牙需要拔牙矯正改臉型的狀況,傳統矯正器的效果會比較好。 大家好,我是DR. EMMA 蔡宜均醫師!許多準備做矯正牙齒的患者,或小朋友的父母親問我哪種矯正方式比較適合🙄?「傳統矯正使用的是鐵製矯正線耶,那是不是代表它力量更大,矯正速度更快?隱適美是塑膠材質,那力道夠不夠啊,矯正療程會拖很久嗎?......」這是大家常問的問題,也是重要的考量之一,因此希望提供一些資訊幫助您做出正確的決擇。 近年來隱形牙套科技進步快速,基本上對於大約九成的齒列不整問題,『隱形牙套』已經具有和『傳統矯正器』相近的治療效果與時間。剩下的狀況,如骨性暴牙需要拔牙矯正改臉型的狀況,傳統矯正器的效果會比較好。然而嚴重的顎骨畸形(如戽斗或骨性暴牙)情況,不管哪一種都還是必須要結合正顎手術一起。 總之,以目前的隱形牙套技術進展,對於大部分(九成)想要做牙齒矯正的人,隱適美或傳統矯正器大致上都可以達到還不錯的理想結果。當然矯正治療要成功最重要的要素不是選哪一種矯正方式,關鍵還是在於矯正醫師的選擇,以及矯正醫師制定的矯正計畫是否理想。 錯誤的矯正計畫(最常見的是不該拔牙而拔了牙齒)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如顳顎關節障礙、臉型美觀問題、微笑線缺乏或者是永遠做不完的矯正😱。這些都會導致將來可能要二次矯正或本來不需要正顎手術的矯正,最後需要正顎手術來解決第一次矯正“製造”出的問題。此外,在諮詢醫師時一定要和醫師仔細討論決定哪種矯正方式與矯正計畫可以讓您的矯正用最少的時間來達到最理想的目標結果。 隱形牙套和傳統牙齒矯正器優缺點比較 隱形牙套 隱適美的矯正原理 透明隱形牙套是新科技,雖然與傳統矯正器一樣使用漸進式力量來控制牙齒移動,但沒有金屬線。利用透明牙套+小樹脂豆豆(attachments)的力量,將牙齒「推」向我們想要的方向,可將牙齒推入、壓入空間。它的特別強項是治療「開咬」(open bite)以及不拔小臼齒而利用「智齒」空間將牙齒往後推。 和傳統矯正器不一樣的地方是,透明牙套需要每隔 8 - 10 天依照醫師的指示,自己更換一副新的個人訂製牙套來慢慢讓牙齒移動。這一系列的透明牙套是依據每個人的齒列狀況,由電腦模擬出全部的移動過程,並用 3D 列印製成一付付的牙套。每個人需要的牙套數不同,從十多套到數十套都有可能,治療時間的長短取決於病例嚴重的程度。 隱形牙套的優點 外觀不明顯:隱形牙套不像傳統牙齒矯正器那麼引人注目,事實上大多數人可能不會注意到有在做矯正。 飲食較無限制:吃東西時可以輕鬆取下牙套,因此飲食不會受到影響,可以吃大部分想要吃的東西😍 口腔衛生容易:由於隱形牙套裝卸方便,因此可正常刷牙和使用牙線。這點非常重要,如果覺得有些患者若無法好好清潔牙齒的話,我就會偏向建議考慮隱形牙套而不用傳統矯正器。 回診頻率少:隱形牙套的牙齒移動是由電腦模擬預先計劃好,因此回診的間隔可以較長( 2 - 3 個月),回診也較簡單。對於忙碌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治療時間較傳統矯正短:由於矯正計畫先由電腦透過大數據進行模擬,因此對於治療時間能掌控精確。(前提是確實認真一天配戴 22 小時喔!😅) 舒適度:一般來說透明牙套比傳統矯正器更舒適,沒有金屬線戳到牙肉的問題,也不易造成口腔黏膜刮破或潰瘍。非常適合喜愛運動、經常說話或吹奏樂器的民眾。 預知矯正結果:透過電腦模擬,可呈現 3D 模擬動畫預知矯正後成果。 AI 人工智慧遠距醫療:如果無法按時回診(例如疫情封城),或者需要出國唸書或工作,現在採用 Dental Monitoring 的先進科技,透過自身的手機掃描牙齒,由 AI 人工智慧判讀矯正進度與牙套問題,而 DR.EMMA 也同步得到相關資訊,不需要回診醫師同樣陪同進行矯正的療程。(延伸閱讀:出國留學或工作,牙齒矯正要多久?) 隱形牙套的缺點 矯正效果仰賴配戴狀況:隱形牙套雖然裝卸方便,但要它有效果,想要在預定時間內完成療程,就需要每天配戴 22 小時以上。也就是說,除了吃東西外其他時間基本上都是戴著(跟傳統矯正器一樣固定 24 小時在牙齒上)。這是隱形牙套最大的缺點,因此對於無法配戴這麼長時間或容易忘記的人,通常建議用傳統矯正器較保險。 飲食需要取下:有些人因為感到尷尬,可能在公共場合很難做到這一點。此外,吃完東西後就要把牙齒刷乾淨才能戴上牙套,這點也是患者裏最多的抱怨來源。(不過往好處想,也許是減肥好時機啊!😂) 隱形牙套效果疑慮:目前的隱形牙套可以矯正約 9 成的情況,但仍不是全部狀況。因此對於不適用隱形牙套或複雜案例的情況,還是會建議患者使用傳統牙齒矯正器。如果不適合但還是堅持採用隱形牙套的話,那麼先告訴你一個事實:較複雜的案例若採用隱形牙套,治療時間會比傳統矯正器拉長許多,而療程時間太長(如超過兩年)會導致最終矯正結果可能不會那麼理想。(大多數的患者會因為偷懶無法堅持乖乖配戴.....😅) 牙套費用偏高:隱形矯正的費用比起傳統矯正高出許多,特別是領導品牌隱適美(Invisalign)。 預約隱適美專家醫師 了解更多 傳統牙齒矯正器 傳統牙齒矯正器有兩大類:金屬和陶瓷,必須黏著固定在牙齒上。然後利用金屬線和橡皮筋來提供力量,以幫助牙齒移動到正確的位置。像是拔牙或暴牙的案例,恰恰是傳統矯正的項目。傳統矯正的基本原理剛好是利用鋼線結合橡皮筋的力量,將牙齒「拉」向特定方向,將牙齒拉入、拉出,治療上常「拔掉小臼齒」以騰出空間,可以將過度暴出的牙齒向牙弓內推入。也因為力量大,能移動的幅度和空間更大,所以咬合嚴重問題的患者,就能透過傳統矯正得到有效的治療。而陶瓷矯正器由複合樹脂(牙齒色的材料)製成,並根據不同牙齒進行訂製,每顆牙齒的矯正器都不同,每個矯正器之間用矯正金屬線將牙齒全部綁在一起,逐步移動往牙齒最終目標位置。 傳統牙齒矯正器的優點 適用於所有情況:對於複雜的矯正案例,傳統矯正器仍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 依從性:因為牙套固定在牙齒上,所以不會有忘記配戴或丟失的情況發生。 牙套價格較低:大多數傳統牙齒矯正器的價格相較比隱形牙套低,但會因案例複雜度而定。 傳統牙齒矯正器的缺點 口腔清潔較困難:牙齒上裝了很多東西,清潔總是不容易,需要各種特殊的牙刷和牙間刷來刷牙。如果無法維持良好的口腔清潔,容易導致嚴重的蛀牙與牙周問題。 飲食限制與蛀牙率較高:在裝上傳統矯正器後,對於飲食可能需要進行一些調整。由於不易清潔,因此需要避免含糖的黏性食物,避免蛀牙率上升。 矯正器脫落:太硬的食物或有夜間磨牙(常見有打呼或呼吸中止症)的人,會導致矯正器容易被咬破或脫落,變得不時要回診處理。 舒適度較差:傳統矯正器較引起不適,因為常會摩擦臉頰和嘴唇,導致破皮或口腔潰瘍。有時矯正器脫落也會使得金屬線戳到牙齦。 外觀明顯影響美觀:這是傳統牙齒矯正器最大的缺點,因為在外觀上他人一定會注意。對某些工作上有外觀需求,或個性較害羞的人來說可能會是一個問題。 回診頻率高:一般來說傳統矯正的回診時間是約 2 - 3 週,需要回到牙醫診所進行換線或調整。 無法預知結果:無法透過電腦模擬出矯正牙齒後的成果。 權衡矯正牙齒的治療選擇,需要考慮眾多因素,希望上面提供的訊息有所幫助,能夠做出最合適的選擇,也希望在矯正牙齒的旅程開心愉快,達到想要的改變! 隱形矯正和傳統矯正療程時間哪個比較快? 隱適美療程需要患者高度配合(每天自主配戴牙套 20~22 小時),依據配合度若不佳,治療時間就會拖得比較久。一般回診頻率是每 2 個月回診一次(如果是遠在外地的人可以使用「牙齒矯正監測系統(Dental Monitor)」喔!)。大部份隱適美療程平均約可在 12~24 個月內完成。若是其他牌子的隱形牙套,目前因為還缺少大數據,加上材質大不相同,適用對象有限,療程也可能較久較難預測,效果相對打了折扣。 那麼傳統矯正呢?它不像隱適美可拆卸,患者全程都要配戴著牙套。一般回診頻率是每 3 個禮拜回診一次,大部分療程平均約可在 18~24 個月內完成,一些咬合問題較嚴重的案例可能得花上 2 年以上才會完成治療。 每日配戴時數 回診頻率 總療程時間 適用對象 傳統矯正 24小時 3週/次 約18~24個月(嚴重案例需約2年以上) 所有矯正患者 隱適美 20~22小時 2月/次(若無法回診可使用口腔監測器追蹤進度) 約12~24個月(無按時配戴者可能需要更久) 輕~中重等咬合不正 依照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到一個很具體的結論:「對輕~輕中等咬合不整的病患來說,隱適美的療程會比傳統矯正快。」 不過,輕度凌亂或是重度的判斷,還是要由矯正醫師依個人狀況不同來評估喔! 各有強項 謹慎評估 綜合以上,隱適美和傳統矯正採用截然不同的治療方式幫助把牙齒排列整齊,並各自有優缺點:隱適美牙套透明美觀,療程更快速,花更少時間回診,配戴上較舒適,沒有飲食限制而且清潔超方便。 傳統矯正費用較為低廉,牙齒能夠一顆顆單獨移動,適用於所有情況的矯正患者,但外形上較不美觀,還因為牙齒變動幅度大,需搭配更長的療程,配戴起來可能會刮嘴或需要更長的適應期,相對起來更不舒服,在清潔上還需特別小心注意才行。 坊間治療方式非常多元,DR.EMMA 提供多年的專業經驗與不斷更新的最新科技,呈現最佳的療程體驗。唯有透過溝通及說出內心真正的需求,你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DR. EMMA 也才能更聚焦地幫你打造心目中更美好的模樣! 就近預約 了解更多 後記:如何選擇我的齒顎矯正醫師? 齒顎矯正醫師在建議患者矯正選擇時......基本上是根據自己的專業熟悉度來提出建議......矯正失敗所導致的問題比不矯正還要嚴重,而且二次矯正的難度跟費用,都會比第一次更高且需花費更長的時間...... 每位齒顎矯正醫師的訓練背景皆不同,傳統上矯正專科醫師的養成訓練是以傳統固定式矯正器為主,並沒有太多隱形矯正方面的訓練與經驗。相反的,太過強調或只提供隱形牙套選項的矯正醫師,可能沒有太多矯正牙齒的硬底子(許多是牙套廠商提供基礎教學後便進入市場),畢竟有些患者情況使用傳統矯正器是比較合適的,因此不太可能每個患者都採用隱形牙套。 少數的齒顎矯正醫師則是兩者都擅長,會依據患者的情況提出理想建議。也就是說,基本上是根據自身的專業熟悉度來做出建議,就像到日本料理店點義大利麵,應該會不美味好吃吧😅! 提醒要進行矯正牙齒的人!!矯正失敗後所導致的問題,比原先不矯正還要嚴重,而再次矯正的難度及費用,會比第一次來的更高更花費時間,因此選擇合適的齒顎矯正醫師時,務必要先了解醫師的專長領域跟專業度喔!(延伸閱讀:隱適美找哪位牙齒矯正醫師都一樣?) 延伸閱讀: 為你進行隱適美矯正諮詢,溫和無痛更準確 隱適美失敗?正妹變打鼾大嬸! 戴牙套與臉型為什麼戴牙套會讓臉變小變「好看」? "內文為專業醫師經驗談,因各人口腔狀況不同,成效因人而異,若有問題請跟從專業醫師評估指引" Last Updated: 2021-11-11 加入 DR.EMMA 蔡宜均醫師粉絲團,追蹤限時動態

頭痛、臉頰痛找不到原因?關節卡卡,可能是顳顎關節症候群!
顳顎關節症候群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 大部分顳顎關節症候群(TMD)疼痛都不是顳顎關節(TMJ)的疼痛。 大部分疼痛來自於不良咬合干擾導致的咀嚼肌疼痛。 —美國咬合學顳顎關節權威 Dr. Peter Dawson 顳顎關節問題在 ptt 或 dcard 上網友熱烈討論著,但到底甚麼是顳顎關節症候群?打哈欠時耳朵痛或臉頰痛會是顳顎關節炎嗎?顳顎關節科在台北有嗎?由馬永昌醫師來一一為大家說明。 顳顎關節症候群(TMD)是什麼? 圖:牙齒、顳顎關節及咀嚼肌三者間運作不順會導致顳顎咬合系統出問題 (來源:The Dawson Academy Blog) 顳顎關節症候群(或紊亂症)泛指「顳顎咬合系統」(包括牙齒、顳顎關節及咀嚼肌),因疾病、變形或功能紊亂所引起的功能或結構上的障礙。顳顎咬合系統的正常運作仰賴系統中三個部分(牙齒、顳顎關節及咀嚼肌)的協調地運作,任何一個部分岀問題都會影響到其他部分,甚至連帶造成其他部分的變形及破壞。顳顎關節症候群的臨床症狀有很多不同的表現,其中頭痛、臉頰痛和打哈欠嘴巴張不開是常見求診的原因。 嘴巴卡卡、太陽穴痛、臉頰痛、顳顎關節聲音怎麼辦? 如果你某天早晨醒來突然發現嘴巴卡卡打不開、一側的臉頰疼痛僵硬、太陽穴附近或後腦感到陣陣頭痛、張嘴時顳顎關節喀喀響等症狀可能令你感到震驚,您可能罹患的是『顳顎關節症候群(紊亂症)(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 TMD)』。TMD其實是很常見的問題,根據統計,有超過1/6的人有這樣的問題,只是平常沒有症狀而不自知,而且女性的發生率遠高於男性。這類疾病與許多病症的症狀非常相似,從三叉神經痛、偏頭痛、牙髓神經痛、牙齒裂,或者晚上磨牙都有可能出現類似的症狀,因此需要做分辨並排除其他問題後才能確認是TMD。 顳顎關節症候群(TMD)的症狀有哪些? 張嘴時,顳顎關節會有聲音 耳道前方、臉頰或下顎會痛 頭痛(太陽穴痛) 覺得耳朵內嗡嗡作響 咬東西時無法咬 覺得咬合改變 嘴巴卡卡不太順 覺得視力改變 頭頸部肌肉很僵硬 文獻參考: Castroflorio T., Bargellini A., Deregibus A., Svensson P. (2019) Masticatory Muscle Pain and Disorders. In: Farah C., Balasubramaniam R., McCullough M. (eds) Contemporary Oral Medicine. Springer, Cham. https://doi.org/10.1007/978-3-319-72303-7_30 為什麼會臉頰痛或頭痛? 咀嚼系統是個精密的機械系統,由牙齒、咀嚼肌與顳顎關節三個部分組成,就像任何精密的機械系統,只要其中任何一個零件的運作不良都會連帶影響其他部分運作不順暢而出現失序,最後導致整個系統的功能紊亂。95%以上「顳顎關節症候群(TMD)」造成的疼痛(最常見的是太陽穴附近的頭痛或單側臉頰痛)其實並不是「顳顎關節(TMJ)」的痛,而是牙齒咬合不良或咬合干擾所引起的「咀嚼肌」疼痛。 圖片來源: www.nap.edu/catalog/25652/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priorities-for-research-and-care 咀嚼肌群主要有四條:顳肌(temporalis)、咬肌(masseter)、翼內肌(medial pterygoid)、翼外肌(lateral pterygoid)。根據解剖位置不同,如果是顳肌發炎就會感覺像是太陽穴附近的頭痛,如果是其他的肌群就會感覺像是臉頰痛。 如果是「顳顎關節痛」或發炎,則會感覺好像是耳道前方卡卡的或腫腫的,通常這個關節的發炎是一個慢性耗損的過程而不會很痛,然而有時如果顳顎關節中的軟骨盤磨損或嚴重變形造成關節運動卡住時,這時候可能會覺得該處很痛。 導致顳顎關節症候群的原因 有顳顎關節症候群(TMD)問題的人口比例其實相當高,大約有六成的人有罹患TMD卻因為沒有表面症狀而不自知。TMD發病時的疼痛相當難受,有的患者甚至長期處於痛不欲生的情況只能每天靠止痛藥來緩解,到最後可能連藥物都會失效。 許多TMD患者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發病的時候去看診,醫師就開立止痛藥或肌肉鬆弛劑讓患者回去吃(即使臨床研究已經證明肌肉鬆弛劑沒有太大效果卻有很多副作用)。 另外有些患者被告知要做咬合板,然而咬合板有非常多種類,需定期回診調整及追蹤,否則不合適的咬合板,錯誤的使用不僅毫無效果,甚至會加劇問題及後遺症。 顳顎關節症候群是相當複雜的多因性疾病,相關連的因素包括: 牙齒或頜骨受損 齒列不正 夜間磨牙(bruxsim)或緊咬牙關(clenching) 長期不良的頭頸姿勢 慢性壓力 原發性顳顎關節炎 顳顎關節症候群的類型 顳顎關節症候群的成因雖然是多因性的,但並不表示醫師就不用探究原因只做症狀緩解。臨床上要真正能夠幫助患者,最重要一步是牙醫師對TMD的類型做出基本的鑑別診斷: 大部分的顳顎關節症候群所引起的疼痛都不是顳顎關節(TMJ)的疼痛,而是咀嚼肌疼痛,稱為『咬合肌肉障礙(OMD)』。建立這樣的認知後才能針對病因找出解決方法。TMD可以分為四類,第一到第三類其實是TMD疾病逐漸惡化的進程,從一開始只有肌肉症狀到後來開始演變成關節問題。 第一類 咬合肌肉障礙(無合併顳顎關節內障礙) 第二類 咬合肌肉障礙合併可逆的關節內障礙 第三類 咬合肌肉障礙合併不可逆的關節內障礙 第四類 原發性的顳顎關節內障礙 最常見的第一類或第二類TMD是屬於咬合肌肉障礙 OMD(是否有合併關節內軟組織變型來區分爲第一、二類。),OMD肇因於之前提到的不良咬合所導致的咀嚼肌疼痛。 第一、二類TMD的患者通常去除掉不良咬合或咬合干擾的問題後,肌肉疼痛或頭痛便可以得到緩解。這個階段時關節內的破壞與變形都還是可逆的(身體可以自行修復)。 第三類TMD是OMD合併不可逆的關節內障礙。由於長期咬合不良或咬合干擾未能夠解決,因此關節內軟骨盤(intracapsular disk)及下顎骨髁頭(condyle)開始發生變型、移位或磨損。 這樣的變化已經開始漸漸不可逆,被破壞的顳顎關節結構(包括軟骨盤位移或穿孔,以及下顎骨髁頭表面的皮質骨磨損變形)自體的組織細胞會嘗試去修復,顳顎關節會開始變成使用『適應性中心姿勢(adapted centric posture)』的代償機制來維持關節運動的功能,如果這個適應性中心姿勢及變形的軟硬組織可以適應的話,那麼第三類TMD依然可以靠改善不良咬合來得到緩解。 其他等發生於顳顎關節內的障礙如果是原發性的(例如風濕性關節炎),或與咬合肌肉無關的關節問題則歸類為第四類。顳顎關節症候群的治療需依據不同的疾病進程分類,而有不同處置方式。 什麼時候需要去看醫師? 大多時候顳顎關節症候群(紊亂)所引起的疼痛都是暫時性的而且通常會自己好。然而如果疼痛持續超過3-6個月或者感覺張口開始出現困難,這時候應該要尋求專業醫師的意見。依據症狀與問題的不同,醫師會採取不同的治療策略,通常會從比較容易達到效果且對患者最有利的方式進行。侵入式的手術通常是最後不得已的手段,如果非侵入式的治療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就不會考慮到手術。 顳顎關節問題看哪科呢? 不論是牙齒、咀嚼肌與顳顎關節任一環節出問題,都是屬於咀嚼系統的問題,因此這個疾病事實上是屬於牙科的範疇。然而由於TMD是個複雜的多因性疾病,因此需要特別受過專業訓練的牙醫師來診療這類疾病。 找專業訓練牙醫師了解更多 顳顎關節症候群治療 顳顎關節的臨床檢查 病史詢問(History Taking) 咀嚼肌與非咀嚼肌觸診(Palpation) 受力測試(Load Test) 張口度(Range of motion) 都卜勒分析(Doppler Analysis) 顳顎關節攝影(TMJ Imaging) 肌肉去程式化( Deprogramming) T-Scan 電腦咬合分析 咬合干擾(Occlusal Interference)檢查 最先牙醫師需要判斷症狀和疼痛是否和顳顎關節症候群有關,再進行病史的詢問以及肌肉和關節的觸診。如果懷疑症狀很像是顳顎關節症候群方面的問題,接下來會分別做顳顎關節、咀嚼肌以及牙齒三方面的鑑別診斷: 通常利用受力測試(Load Test)、張口度與下顎運動路徑測試(Range of motion)、都卜勒分析(Doppler Analysis)以及顳顎關節攝影(TMJ Imaging)來檢查顳顎關節(TMJ)是否健康; 由於大部分的疼痛是咬合肌肉障礙(OMD)所引起的疼痛,因此分辨咬合肌肉障礙引起的疼痛與顳顎關節疼痛是最根本的,因為後續治療方式完全不同。 如果顳顎關節的受力測試、都卜勒分析、顳顎關節攝影顯示關節都是正常的,而患者卻有咬合干擾以及肌肉觸診疼痛的話,那麼問題就明顯跟顳顎關節無關,而是咬合肌肉障礙(OMD)。 咬合肌肉障礙(OMD)的治療方式 OMD是TMD中最常見的類型,治療方式就是改正造成咬合肌肉障礙的成因,也就是不良咬合或咬合干擾,當這些不良的原因被去除後,不適症狀就會得到緩解。每個咬合肌肉障礙都有不同的原因,常用的咬合治療方式包括: 咬合板治療(Occlusal splint) 咬合贗復重建(Occlusal restoration) 電腦咬合分析輔助顳顎關節治療 (Disclusion Time Reduction Therapy) 齒顎矯正(Orthodontics) 正顎手術(Orthognathic surgery) 文獻參考:Thumati P, Kerstein RB, Thumati RP. Disclusion time reduction therapy in treating occluso-muscular pains. J Indian Prosthodont Soc. 2017 Jan-Mar;17(1):95-98. doi: 10.4103/0972-4052.194948. PMID: 28216853; PMCID: PMC5308075. 怎麼知道自己顳顎關節是否健康? 以下的『顳顎關節健康自我評量表』可以用來做自我檢測看是否有顳顎關節症候群,如果回答有七項以上為『是』的話,那麼極有可能是罹患顳顎關節症候群的高風險族群。 代表自己咀嚼系統(牙齒、顳顎關節以及咀嚼肌群)可能正處於逐漸惡化的破壞性疾病進程中,即使目前並沒有疼痛,仍建議應積極尋求有臨床顳顎關節經驗的牙醫師追蹤。 是否常常覺得頭痛? 常常覺得頭頸部肌肉很緊繃? 晚上睡覺是否會磨牙? 是否習慣性緊咬牙關? 有沒有摔倒撞到下巴過? 牙齒有沒有斷裂過? 張口時左右顳顎關節有卡卡聲響? 張口時會不會痛或耳朵痛? 張口時下巴是否會卡住? 有沒有覺得牙齒磨得愈來愈小? 有沒有覺得咬合跟以前不太一樣? 吃東西時會不會覺得很難咬碎食物? 顳顎關節症候群之自我照護: 避免吃硬而脆、有韌性耐嚼的食物(比如口香糖),更不要大口大口地咬。 保持心情放鬆,學習舒壓技巧,舒緩且改善頭、頸部肌肉的疼痛。 避免下顎劇烈運動(張口不宜過大或長時間),可降低關節及肌肉拉傷的發生。 養成正確姿勢,盡量避免捲曲姿勢或側睡等習慣。 利用咬合板來輔助緩解緊咬牙或磨牙所造成的肌肉緊張。 附錄:顳顎關節專有名詞解釋 咬合肌肉障礙(Occlusal-muscle Disorder) 咬合肌肉障礙(OMD)泛指顎面區域的肌肉疼痛或功能障礙,最常見就醫的原因便是頭痛、臉頰痛或無法張口。人體的頭頸部有許許多多的肌肉,正所謂牽一髮動全身,OMD的問題也會牽連到其他頭頸肌肉僵硬或酸痛。 例如:太陽穴附近的頭痛常跟顳肌(Temporalis muscle)有關;頸肩酸痛僵硬可能跟枕骨到後背的斜方肌(Trapezius muscle)、胸鎖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以及舌骨下肌群(Hyoid muscles)都有相關,這些也都是OMD的症狀。 國字臉或短下巴的人常伴隨有「咬肌肥大(masseter hypertorphy」的特徵。具有這些症狀的人多是咬合肌肉障礙(OMD)的高危險群。 前面提過,OMD肇因於「不良咬合」或「咬合干擾」所引起的咀嚼肌群過度活躍(hyperactivated)且不協調的運動。長期的肌群過度活躍和運動不協調便造成肌肉疼痛、痠痛或僵硬的表現。 文獻參考:Neuromuscular dentistry: Occlusal diseases and posture 什麼是不良咬合(malocclusion)? 『不良咬合(malocclusion)』是指兩個牙弓在下頜閉合時彼此靠近時的錯位或不正確的關係。該術語由現代矯正之父愛德華安格爾 ( Edward Angle )提出。 導致咬合不正的原因有三個,分別是骨骼因素,肌肉因素和牙齒因素。 骨骼因素:上顎和下顎的大小,形狀和相對位置。 這些變異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引起的。 一些環境因素包括咀嚼肌,口呼吸和頭部姿勢。 肌肉因素:圍繞牙齒的肌肉的形式和功能,例如嘴唇,臉頰和舌頭 牙齒因素:牙齒與頜骨對應大小關係 某些口腔習慣,例如吃手指,也可能導致咬合不良。 什麼是咬合干擾(occlusal interference)? 咬合干擾是指任何干擾或阻礙下頜和諧運動的牙齒接觸,通常發生於後牙區。造成這樣不理想的牙齒接觸原因有很多,包括不良的咬合(例如開咬或深咬),或是咬合功能紊亂(parafunction)都可能造成咬合干擾。 圖片:Institute of Dentistry Aberdeen University 找專業訓練牙醫師了解更多 延伸閱讀: 擺脫咬合板!電腦咬合分析輔助顳顎關節症候群治療 以為好好刷牙牙齒就不會壞?!你不知道的牙齒無聲殺手-磨牙、可樂與乾燥症 牙套價格大比較!不同種類牙套的牙齒矯正費用看過來 "內文為專業醫師經驗談,因各人口腔狀況不同,成效因人而異,若有問題請跟從專業醫師評估指引" Last Updated: 2021-3-4 按下名片加入 FB 追蹤動態

矯正骨釘
什麼是矯正用骨釘? 矯正骨釘很迷你,長度只有8-10mm左右看起來很像一顆小螺絲,鎖在牙床上。它的材質是不銹鋼的,只是靠螺紋的機械性力量鎖在牙床上。骨釘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牙齒以外的錨定幫助矯正器來拉動牙齒,因此是矯正裝置的一種。其功能優越,植入的方式也很容易,已成為現今矯正治療中很普遍的一樣輔助工具。 骨釘的功能是什麼? 骨釘是提供牙齒矯正施力的固定源,幫忙拉動牙齒。骨釘的應用層面相當廣泛,適合應用於改善輕微暴牙、笑齦問題(牙齦外露)、深咬等情況。其中,特別是針對暴牙矯正方面,許多案例皆呈現了不錯的療效成果喲。 植牙和骨釘一樣嗎? 骨釘常常會和植牙搞混,兩者很像都是螺絲狀的植入物鎖在牙床上,但骨釘和植牙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右圖是「植牙」的樣子。 植牙是用於重建缺牙的情況,而骨釘則是用於矯正牙齒。植牙比骨釘大很多,材質是鈦合金而價格較高,需要手術依照未來要重建假牙的位置精確地種植在牙床上。植入後通常需要幾個月的時間等待以達成骨整合(ossteointegration),植牙的用處是來取代無法保留而被拔除的牙根作為根基,骨整合完成後的人工牙根上面可以鎖上假牙,完成後可以承受很大的咀嚼力量,植牙的目的是要恢復重建缺失的齒列和咀嚼功能。 牙齒矯正一定要打骨釘嗎? 答案是不一定。這要看每個人的咬合狀況以及矯正醫師對牙齒力矩的控制與掌握的程度,如果打骨釘可以幫助矯正加快療程的話,一般還是建議遵從矯正醫師的建議打骨釘。不然就可能無法達到理想的矯正效果。在骨釘尚未普及之前,是使用戴頭帽之類的口外錨定裝置,但因為配戴時間冗長,大部分患者因為戴起來不舒服以及怕影響社交形象,也不願意帶頭帽,骨釘的出現已經大幅改善這個問題。 使用骨釘時該如何維護呢? 骨釘也需要用牙刷來清潔喲。另外,也可以使用漱口水減少發炎的可能性。有少部分人的口腔黏膜會感覺有異物感,此時可以使用白蠟覆蓋骨釘,或是套上橡皮圈來減輕不舒服感。 一般來說打骨釘只需要幾分鐘時間,不用太過於緊張。過程中也會上麻藥,其實並不會有什麼痛感,手術當天服用一般止痛藥,隔天幾乎就不會有疼痛的感覺了。 延伸閱讀: 交友與求職不順遂?統計調查說這個有差 什麼情況下需要做牙齒矯正? #牙齒矯正 #骨釘 #隱適美 #牙套 #打骨釘會痛嗎 #植牙 #整牙 #齒顎矯正
演講專區

HOLISTIC TREATMENT PLANNING
DR.EMMA告訴你現在最流行的牙齒矯正推薦“隱適美”隱形牙套是什麼?-丰采美學牙醫診所
DR.EMMA告訴你現在最流行的牙齒矯正推薦“隱適美”隱形牙套是什麼? 大家好,我是DR.EMMA!謝謝你來到我的部落格!並非每個人天生很lucky就有整齊的齒列與迷人的笑容,不整齊的齒列會帶來不良的後果,包括直接的影響咬合功能與牙齒健康,間接造成自信心與社交上的障礙。近年來希望擁有一口整齊牙齒與迷人笑容的人越來越多,加上「數位隱形矯正技術」的出現,引爆了全世界牙齒矯正的風氣。 傳統的牙齒矯正因為要戴著大鋼牙二、三年,過程不僅疼痛,更會嚴重影響社交與外觀,因此以往做矯正的族群主要都是青少年或兒童為主。然而隱形牙套的出現讓不少年輕人以及成年人也加入了牙齒矯正的行列,悄悄地擁有一口健康的貝齒與燦爛的笑容😎。隱形牙套的新科技提供了以往無法或不願意戴傳統矯正器的全新選擇。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隱適美是什麼吧!

sample topic..
【Dr.Eric馬永昌醫師】醫師說我的植牙有牙周病,我該怎麼辦?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植牙已經是許多缺牙患者首選的重建方式。當您花了金錢與時間重建植牙,以為從此以後不會有問題,等到牙痛找上牙醫時,卻被告知您的植牙有牙周病‥該怎麼辦呢?